明晚應邀到 商業思維學院,進行一場主題講座,講題是:「線上簡報的三個高效溝通秘訣」,這幾天在備課時,想起之前幫學校老師們授課的狀況,想寫下來和大家分享。
那天,幾個學校聯合舉辦一場大型演講,供老師們進修教學職能,場地選在一個橫向延伸,而且非常非常「長」的會議室(就是這張示意圖這麼長喔!)估計可以容納三百人,主辦單位告訴我,今天參與者大約有兩百位,只是當我抵達現場時,所有老師都坐在會議室兩旁,中間的幾個位子都沒有人坐。
當時為我開場主持的老師,費盡唇舌、苦口婆心邀請大家把中間的座位補滿,卻怎麼樣都無法讓老師們坐到中間來,在交接麥克風的時候,主持的老師還偷偷和我說聲不好意思。
眼看課程就要開始了,我心裡出現兩個選項:
1. 忽略這個狀況直接開始上課?
2. 我來要求老師們坐到中間來上課?
當我想到第一個選項時,腦中冒出曾聽過的一句話:「只有在學生準備好了,老師才會出現。」如果我直接忽略這個狀況開始講課,是不是就跟台下老師們在學校授課的感覺一樣:「老師很賣力,學生的心卻缺席?」
所以,接下麥克風的我便說:「這間會議室挺有意思的,場地那麼長,站中間講者的臉得往左右兩側轉啊轉的,我想若不是想要增加鍛鍊的效果,就是分明是要跟講者的脖子作對~」講到這裡老師們都笑了,我繼續說:「我還發現各位老師們都坐在這間會議室的兩側,而中間這塊區域都空著,兩邊各自熱鬧,中間置身事外⋯⋯」
老師們聽到這裡又笑了,而我在笑聲結束時補了一句:「大家有沒有發現,我們正在做不希望學生對我們做的事情呢?」然後老師們開始思考了,有人沈默,有人點點頭。
我深呼吸一口氣,接著說:「真的沒有責備的意思,我知道要改變學生真的很不容易,過去大家一定也都做過很多努力,也產生很多挫折。但是既然你會坐在這裡,代表心裡多少對教學現場的改變有些期待。所以我想邀請你,先從自己開始改變,我們才有機會以身作則,感動學生。可以的話,請盡量坐到中間來,讓我們再拉近一點距離,這樣上課也會比較有效果,不過我只是建議,不強迫!我們用兩分鐘調整一下,然後我們重新開始,好嗎?」說完我就回休息室預備了。
說這些話,我的心裡也很緊張不安,會不會老師們聽完感受不好?等等就不理我了?覺得我怎麼那麼大牌?不過我認為這件事是正確的,趁那兩分種的等待,自己也收拾了一下心情。
回到會場,真的移動座位的老師很少,就大約五個人,雖然有點可惜,但我想我還是必須開始講課了,不過當我開始和老師們打招呼的時候,發現場地的氛圍有些改變了,有些老師的姿態產生變化,身體稍稍前傾,開始對我點點頭,聚焦在我的簡報上,這一刻我發現他們的眼神和兩分鐘前完全不同了!
兩個小時的演講裡,老師們和我一起演練,也不斷給我很多回應,結束之後,主持的老師對我說:「小虎老師,我們第一次看到老師們這麼認真,而且下課時間到了也不急著離開,這是前所未有的狀況!」
那天回家之後,我一次次回想這個課程的運作,也思考如果再早個兩三年,我會有勇氣說這樣的話嗎?我想,我可能會硬著頭皮撐完全場,有這樣心態的轉變,也是因為近幾年學員給我的反饋,讓我練習轉換視角,得出一個心得:「練習再多生硬的技巧或許無法真正撼動別人,但是真誠堅定地表達,可以傳達希望大家共好的邀請。」
現在,每當我回想起這個故事,仍會帶給我滿滿的能量,所以我把它分享給你,希望也能讓你有勇氣去堅持做正確的事!
這一則故事,我將放進明晚課程裡,希望能透過自己的經驗,讓大家未來擔任分享者的時候,不再感到尷尬跟壓迫,無論是實體活動還是線上會議,當你即將開始分享時,總是希望能和台下觀眾拉近距離,明天其中一個秘訣,將告訴大家如何透過兩個開場白,建立和參與者的共識,讓彼此更靠近。
#講座報名在第一則留言
#要加入學院才能報名喔